近期在企業輔導時,碰到了2個管理案例很值得反思,大家先看案例:
案例1:一條1Kg包裝生產線由于帶速和熱封溫度銜接不好,導致近期經常出現封口不嚴的問題,生產車間組織技術部、設備部、生產部等一起研討解決對策,設備部堅持調帶速,技術部認為調溫度,導致討論后車間也不敢調整,問題沒法解決。
案例2:部門專項巡檢時,一質量經理看到現場粉塵明顯,感覺有交叉污染風險,就要求車間制作一個引風罩,結果車間投資安裝了一個不銹鋼引風罩,效果不好且占據了現場的有限空間,員工意見很大,安裝不到半月就拆除了。
以上案例中,1案例因部門基于專業不愿修改自己意見,第2個案例因個人意見推動現場方案,終都讓生產車間承擔了后果。這種個別管理人員意見影響他人、生產人員礙于情面不愿發表不同意見的行為,在生產管理中非常常見,對生產管理的傷害是巨大的。那如何有效避免這類行為呢?在班組建設咨詢的實踐中,德爾菲法的應用可以為我們提供答案。
一、德爾菲法的來源及特點
德爾菲法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赫爾默(O. Helmer)和戈登(N. Gordon)提出,主要應用于軍事、科技領域、商業的未來預測以及公共政策評估等,它有三個核心特點:
1、專家智慧集成:精選10-20名相關領域專家,充分利用其專業經驗和隱性知識。
2、匿名背靠背機制:專家間互不知曉身份,獨立發表意見,有效避免權威壓制、人情壓力或群體思維。
3、迭代收斂共識:使分散觀點逐步趨同,形成高可靠性結論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中,德爾菲法的這些特點能夠幫助管理者更好地解決復雜問題,避免個人意見主導決策。
二、德爾菲法的實施流程
1、問題定義與專家遴選。明確預測目標或決策需求,選擇15-20名專家:需同時包含一線實操者和戰略層管理者。
2、首輪匿名征詢。提供充分背景資料,要求專家提交預測值及推理依據。
3、意見統計與反饋。匯總首輪結果,刪除專家姓名標識,要求參考群體意見修正自身觀點,說明調整原因。
4、迭代收斂。通常經過3-4輪,直至專家意見穩定或分歧顯著縮小終結標志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的指導下,這流程能夠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性。
三、德爾菲法在生產管理的應用
按照德爾菲法的思路邏輯,在生產管理遇到問題時,管理者不要受某個上級的想法所束縛,可以按照德爾菲法的思路去推進,集思廣益得到結論。開展思路如下:
1、明確存在問題,確定征詢對象。問題類型主要是車間頑固性問題、重復發生問題、直接影響QCDS指標問題等,需要借助外力來協助解決或征詢意見。征詢對象要涵蓋與該問題都有關系的專業部門、員工甚至供應商。
2、提供問題背景資料,征集各層次意見。問題背景資料包括問題癥狀、頻次、影響程度、目前帶來的后果等信息,用數據和事實體現。將背景資料提前發送至征詢對象。
3、意見匯總及反饋。將收到的信息匯總整理后,去掉提報人信息,再反饋給相關人員,看是否有修改意見。
4、收斂驗證。基于終的反饋意見拿出實施方案,推送至上級部門進行驗證實施。
在班組建設咨詢的實踐中,德爾菲法的應用看似繁瑣,花費時間較長,但這些環節恰恰是集思廣益、征求多方位意見,反復論證方案的過程。論證越充分,落地時效果才能越好,才能根本有效地解決問題。
結語
德爾菲法作為一種科學決策工具,能夠有效消除管理猶豫和武斷,避免個人意見主導決策。在班組建設咨詢的指導下,管理者可以借助德爾菲法,集思廣益,反復論證,從而制定出更加科學、可行的解決方案。
作為管理者,需要不斷優化決策流程,避免因個人意見或部門利益影響整體決策。通過德爾菲法的應用,我們可以在生產管理中實現更加高效、科學的決策,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版權聲明: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